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知识说课辅导氧气制法
教学目标
1.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,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和原理。
2.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。
3.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跟化合反应的区别。
实验准备
课前准备好的用品:试管、带塞导管、集气瓶、方玻璃片、水槽、酒精灯、火柴、木条、铁架台及铁夹、试管夹、药匙,氯酸钾、二氧化锰、高锰酸钾。
教学过程
【提问】
1.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?
2.举例说明什么叫化合反应?什么叫氧化反应?
3.举例说明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。
【引言】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氧气占21%,工业上就是利用空气来制取氧气的。
【板书】氧气的制法
一、氧气的工业制法
【阅读教材】课本上氧气的工业制法
师: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?为什么?
生: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。因为这里只是利用各种成分的沸点不同,把空气中的氧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。
师:说得好。工业上就是使液态空气中各成分分离而制取氧气的。现在我们再看看分离过程,说明是物理变化。
【讲述】氮气蒸发后,剩余的主要是液氧。国家规定储存氧气用的钢瓶一律漆成天蓝色。
【引言】上节课我们验证氧气性质时用的一瓶瓶氧气,量不大,但要纯净。这一瓶瓶氧气又是怎样制取的呢?
【板书】二、氧气的实验室制法
【展示】氯酸钾和二氧化锰,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师:现在我分别给这两种物质加热,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,看有没有氧气生成。请大家观察发生的现象,再考虑它说明什么问题。
【演示】课本实验,边操作边解释。
师:请同学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,完成投影屏幕上出示的实验报告。
【投影】采用部分遮挡式,请个别学生站起来回答相应步骤的现象和结论。随着同学的回答,逐渐出示下表。
【说明】以投影片为提示,引导学生回忆、小结以上实验,既省时,又便于抓住关键。
师:根据以上实验,同学们发现了什么?
生甲:氯酸钾加强热,可以产生氧气,但二氧化锰不行。
生乙:仅仅加热氯酸钾,放出氧气慢,加入二氧化锰后能很快放出大量氧气。
师:两位同学说得都对。请大家再回忆一下实验8,你还发现什么,说明什么问题?
生丙:二氧化锰第二次还能用,说明它性质没变化。只是氯酸钾放完氧气就消耗完了。
师:(及时评价)说得好。大家说的全是重要发现。把三位同学说的综合在一起,就更完整了。
【小结】催化剂、催化作用概念
【讲述】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制取氧气。为了加速反应,要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。
师:请大家回忆给固体药品加热要用什么仪器,注意什么问题。
制取气体前应如何操作?
展示气体发生装置。
【设问】怎样把制得的氧气收入集气瓶中?
【边讲述边演示】在集气瓶内装满水,盖上玻璃片,倒置在水槽里,把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口下,在气泡进入集气瓶时,水被排出。这就是排水集气法。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气体的性质。请大家考虑气体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,跟气体的什么性质有关。